关工委
 网站首页  组织建设  活动掠影  学习交流  文件资料  最新报道 
最新消息: · 我校关工委获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 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多个奖项         · 党建引领聚合力,关工共建助育人——广州大学关工委与登峰街关工委合作共建“关爱服务站”         · 开讲啦!我校关工委“银领”讲师团举办系列讲座活动         · 广州大学关工委“银领”讲师团刘雪松教授 为学院分党校发展对象培训班授课         ·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做新时代好青年 ——特邀党建组织员与人文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座谈交流         · 校关工委赴华南理工大学关工委调研交流         · 广东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调研组一行来校指导工作         · 聚如潮涌 散为群星 ---广州大学离退休教职工“踔厉奋进新征程”主题书画 摄影展开幕         · 聚如潮涌 散为群星 ---广州大学离退休教职工“踔厉奋进新征程”主题书画 摄影展开幕         · 广州大学“五老”代表参加广大附小2023级新生开笔礼   
通知公告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正文

观看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心得体会(一)
2020-09-21 21:25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2019级研究生 罗恩桃

完整观看完“院士回母校”的每个简短视频以及对此做记录的文字,视频中院士们说出来的发自内心的话,文案中真实无华的文字却让我对其中几位院士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不乏热泪盈眶。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60年代,这一批现在被赋予院士称号的人在当时可谓是我们国家率先“出发”,率先“探索”的值得尊敬的人。从他们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来看,当时的中国在航天、潜艇等领域的不强大遭受到了许多国家的“白眼”,这些领域在当时都是几乎没有人进行深入了解探索过的,面对有这样背景的国家,面对充满挑战性、未知性,还有风险性的领域,几位院士都愿意挺身而出,服从国家的安排与命令,真正贯彻了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的梦,中国梦”。院士们在这些需要呈现成果的领域上从基础做起,在细节处做好,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反思,最后获得成果。他们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刻用自身的力量去让中国成为一个强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隐姓埋名,留下了亲情遗憾,至今回忆起来都觉得这是一种光荣和骄傲,仍然说出一声“无怨无悔”的黄院士;有自始至终感谢国家给予的条件,将“争取国家话语权”放在嘴边,对完成任务有坚定的决心和意志的欧阳院士;有将国家的科学技术的成就看成是中国的脊梁的,称无论如何要中国人自己将技术“搞起来”的栾院士。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让中国奠定了在世界上的地位,正是这些可敬的人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却不曾言苦言悔而是下定决心说“这值得,我愿意”为中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这种中国精神至今触动我们年轻一代的心扉。

在推送内容的最后部分,几位院士对青年大学生的寄语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却让我看到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这正是他们经历了几十年之后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凝聚成的叮嘱,我们青年一代定会谨记于心,奋力前行,让青春无悔!


上一条:观看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心得体会(二)
下一条:“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第十八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广州大学关工委网站